超纯水器的养护直接影响出水水质稳定性、设备使用寿命及运行成本,需从日常巡检、核心部件维护、系统清洁、环境控制四个维度制定规范流程,以下是详细操作指南:
日常养护的核心是 “早发现、早干预”,避免小问题演变为设备故障,重点关注以下 3 项:
-
参数监控:记录显示屏关键数据,包括原水压力(通常 0.1-0.4MPa)、产水流量(与设备额定值偏差≤10%)、电阻率 / 电导率(超纯水电阻率应≥18.2MΩ・cm@25℃,若低于 17MΩ・cm 需警惕)、各模块压力(如反渗透膜进水压力、EDI 模块电压)。
-
异常排查:检查设备是否有漏水(管路接口、阀门、膜壳)、异响(泵体、风扇)、报警(缺水、超压、水质不达标),发现异常立即停机,排查原因(如原水断水、滤芯堵塞)。
-
预处理滤芯(PP 棉、活性炭):观察滤芯外壳,若 PP 棉变浑浊、活性炭出现黑水渗出,或原水压力下降≥0.05MPa,需提前更换(常规寿命 3-6 个月,视原水浊度调整)。
-
水箱水位与清洁:查看纯水箱 / 超纯水箱水位,避免空箱运行;每周打开水箱透气盖,观察内壁是否有青苔、杂质(尤其夏季),若有需用超纯水冲洗(禁止用自来水或清洁剂)。
-
打开设备排水阀(如反渗透浓水阀、EDI 极水阀),排放 1-2 分钟,避免管路内残留浓水结晶堵塞;
-
检查进水管、出水管是否有弯折、老化,接口密封圈是否变形(若漏水,及时更换密封圈,避免压力损失)。
超纯水器的核心部件(预处理滤芯、反渗透膜、EDI 模块、紫外灯、树脂柱)是水质保障的关键,需按 “预设寿命 + 实际状态” 双重标准更换 / 维护:
设备内部易滋生微生物(尤其水箱、管路),需定期消毒,避免水质被污染:
-
步骤:排空水箱→用 0.1% 过氧乙酸溶液(或食品级过氧化氢)喷洒内壁→浸泡 30 分钟→用超纯水反复冲洗 3-5 次→检测水箱出水电阻率(需恢复至 18.2MΩ・cm)后再投入使用。
-
禁忌:禁止用含氯消毒剂(如 84 消毒液),避免残留氯离子污染超纯水。
-
关闭设备,断开超纯化树脂柱 / EDI 模块(避免消毒剂损伤)→向管路内注入 0.05% 过氧乙酸溶液→循环 30 分钟→用超纯水冲洗管路至出水无消毒剂残留(可检测 ORP 值,恢复至正常范围)→重新连接模块。
-
用湿抹布擦拭机身,去除灰尘;若有漏水痕迹,用中性清洁剂(如洗洁精)清理后擦干,避免腐蚀性液体(如酒精)接触显示屏或电路接口。
-
放置环境需满足:温度 5-35℃(避免阳光直射,防止 RO 膜老化加速)、湿度≤80%(防止电路受潮短路)、通风良好(避免设备散热不良);
-
远离易产生粉尘、腐蚀性气体的区域(如实验室试剂柜、通风橱),防止预处理滤芯堵塞或金属部件腐蚀。
-
关闭原水阀,保持纯水箱满水状态;
-
每日开机运行 10 分钟,让水流循环,防止管路内死水滋生微生物。
-
排空所有水箱及管路内的水;
-
对 RO 膜、EDI 模块注入保护液(按部件维护要求);
-
断开电源,覆盖防尘罩;
-
重新启用前,需更换所有预处理滤芯,冲洗 RO 膜 / EDI 模块,消毒水箱后再开机。
-
禁止随意调整参数:如 RO 膜工作压力、EDI 模块电压等,需按说明书设定,超压运行会导致膜破裂、模块烧毁;
-
使用合规耗材:必须更换原厂或符合设备规格的滤芯、膜组件(非合规耗材可能堵塞管路或释放污染物,影响水质);
-
记录养护日志:详细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、部件、参数(如更换滤芯型号、RO 膜清洗时间),便于追溯问题及制定下次维护计划;
-
专业故障处理:若出现严重问题(如 RO 膜破裂、EDI 模块报警),切勿自行拆解,需联系设备厂家售后,避免二次损坏。
通过以上养护流程,可确保超纯水器长期稳定输出合格水质,延长核心部件寿命,降低后期维修成本。不同品牌设备可能有细微差异,具体操作需结合设备说明书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