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处理系统(多为前置过滤器)的作用是去除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、余氯、胶体等,避免后续核心单元堵塞或损坏。需按 “定期更换 + 目视检查” 结合的方式养护:
超纯水器的核心单元(RO 反渗透膜、EDI 模块、超纯化柱)是产水纯度的关键,养护需 “精准到周期、操作到细节”:
RO 膜是设备中成本较高的组件,养护不当易导致膜污染(结垢、有机物污染、微生物污染),需重点关注:
-
定期冲洗:
-
短期停机(1-7 天):每天开机后用纯水冲洗 RO 膜 3-5 分钟,去除膜表面残留污染物;
-
长期停机(>7 天):冲洗后用专用 RO 膜保护液(如 0.5% 亚硫酸氢钠溶液)浸泡,关闭进出水阀,避免膜干缩。
-
定期更换:
-
常规使用下,2-3 年更换一次;若原水水质差(如高 TDS、高硬度),需缩短至 1.5-2 年;
-
更换前需用纯水冲洗 RO 膜壳,新膜安装时注意 “进水端” 方向(膜元件上有箭头标识),避免装反导致产水率骤降。
-
污染判断:
-
结垢污染:RO 产水率下降 10% 以上,或进出口压差>0.15MPa(需用压力表监测);
-
微生物污染:RO 出水有异味,或 TOC(总有机碳)值升高。
EDI 模块无需化学再生,但需控制进水条件(需 RO 产水,硬度≤0.1mmol/L),养护要点:
-
定期清洗:每 6-12 个月用柠檬酸溶液(1-2%)循环清洗 30-60 分钟,去除膜堆内的钙镁结垢;
-
避免断水 / 断电:运行中若突然断水,需立即断电,防止模块干烧;恢复供水后,先冲洗 10 分钟再通电。
-
更换周期:正常使用下5-8 年,若出现出水电阻率持续低于 10MΩ・cm(标准值≥15MΩ・cm),需检查是否损坏。
超纯化柱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残留离子,是产水纯度的 “***后一道防线”,养护需 “按需更换”:
-
更换依据:
-
实时监测:当出水电阻率<18.0MΩ・cm(25℃),或 TOC>5ppb 时,立即更换;
-
周期参考:常规使用(日均产水 50L)下,6-12 个月更换一次;若用于高污染场景(如生物实验),需缩短至 3-6 个月。
-
更换注意:新纯化柱需用纯水冲洗至出水电阻率稳定在 18.2MΩ・cm,再接入系统,避免树脂碎屑污染。
-
定期清洗消毒:每 1-2 个月清空水箱,用 0.5% 过氧化氢溶液擦拭内壁,再用纯水冲洗 3 次;
-
避免长期储水:水箱水位保持在 30%-80%,避免 “满箱静置>72 小时”,防止水质劣化;
-
检查密封性:每月检查水箱盖密封条是否老化,若有破损及时更换,防止空气中的灰尘、微生物进入。
-
水泵:每 3 个月检查水泵噪音,若出现异响或震动,需检查叶轮是否堵塞(用纯水冲洗);每年更换水泵润滑油(按设备说明书型号添加);
-
管路:每月检查各接口(如 RO 膜壳、纯化柱接口)是否漏水,若有渗漏,及时拧紧或更换密封圈;长期停机后,需冲洗管路 5-10 分钟,排出残留水。
-
电阻率仪 / TOC 仪:每 3-6 个月用标准溶液校准(如电阻率标准液 10MΩ・cm、TOC 标准液 10ppb),确保监测数据准确;
-
压力传感器:每月检查 RO 膜进出口、水泵出口的压力表读数,若指针不归零或读数偏差大,需校准或更换。
建立 “每日巡检 + 月度记录” 制度,关键监测项如下:
记录要求:建立《超纯水器养护记录表》,详细记录更换滤芯 / 纯化柱的时间、监测数据异常情况及处理结果,便于追溯问题。
-
放置环境控制:
-
温度:15-30℃,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(如烘箱、暖气),防止 RO 膜、树脂老化;
-
湿度:<70%,若环境潮湿,需在设备旁放置除湿机,防止电路元件受潮短路;
-
空间:设备周围预留≥30cm 空间,便于操作和散热。
-
操作规范:
-
开机顺序:先开进水阀→通电→启动设备→待出水电阻率稳定后再取水;
-
关机顺序:先停止取水→关闭设备电源→关闭进水阀(长期停机需排空管路残留水);
-
避免超负荷运行:不要超过设备额定产水率(如设备标明日产 100L,不要连续 24 小时满负荷运行)。
通过以上系统化的日常养护,可有效延长超纯水器的使用寿命(常规设备可从 5 年延长至 8-10 年),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,同时降低后期维修成本。建议结合设备厂家提供的说明书,制定适配本设备型号的个性化养护计划。